景觀水體治理技術 環境現狀 自“水十條”頒布以來,在相關機構的監督和引導下,我國黑臭水體治理目前已經取得積極成效。全部已認定的兩千多個黑臭水體中,已有一千七百個黑臭水體得到治理,占比達80%。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,污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,而這并不是水體治理的終結。很多地區已經開始執行消除劣五類,進一步進行水質提升和水生態修復。 污染水體特征 1. 輕度黑臭水體,或劣五類水質。 2. 水質基本正常,但缺少生態或缺乏流動性,有惡化趨勢的水體。 3. 水質指標較好,需要長效保持的水體。 河道治理技術 1. 采用高效增氧技術向河道內增氧,提高水體的溶解氧,修復水體生態,恢復自凈能力。 2. 設置潛水推流機,增加水體的流動性,使水體中的溶解氧和活性微生物充分混合,流水不腐。 3. 在河道中設置適量的生物浮島,浮島上種植專用的花草植物,既可美化景觀,還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消化水體中的氮、磷及有機物質,進一步改善水質,預防水體富營養化。 技術詳情 一、增氧技術:是產生微納米氣泡、給水體增氧的專用設備。微納米氣泡發生時直徑100nm-10μm,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、河湖水體凈化和水生態修復。 增氧設備的特點 ● 見效快。可迅速給水體增氧,并快速將水體中的懸浮物迅速浮選出來,使河道的透明度迅速提高。 ● 投資省。與調水補給、清淤疏浚、植物種植等技術措施相比,大大節省了投資費用,并大縮短施工周期。 ● 無二次污染。省去了化學加藥,不產生污泥,無二次污染,維護方便。 ● 運行費用低。無需專人值守,無需藥劑費和污泥處置費,運行費用大大降低。還可根據需要靈活設置,讓設備間歇投入運行或減少投入運行的設備數量(節能模式)。 ● 安全方便。電氣設備均設在岸上的箱體內,運行安全,維護方便。 ● 可移動。可根據治理需要靈活調整設備放置位置,或增加、減少設備的數量。將來若此河道改善后,可移至其它河道使用。 ● 可持續。通過增強水體復氧能力,并激活水體中的土著微生物,促進水下原生態系統的恢復、完善和優化,以恢復水體自凈能力。一旦水體受到雨洪或外源污水的沖擊造成水質再度惡化,該工藝設備具有良好的可恢復性,避免了“反復治、治反復”,不斷重復投入治理費用的情況發生。 二、潛水式推流機:是專門針對江河湖泊等水體凈化改善水質而研制開發設計的增氧、造流、循環、凈化水質的高效節能的水處理設備。對水體沖擊、攪拌、推動水流,加速氣泡擴散混合到水體中,使空氣中的氧充分被溶解和吸收,提高了氧轉移效率,達到曝氣充氧的目的,同時加強河道水體的流動性。 三、生態浮島:是一種針對富營養化的水質,利用生態工學原理,降解水中的COD、氮、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島。它能使水體透明度大幅度提高,同時水質指標也得到有效的改善,特別是對藻類有很好的抑制效果。生態浮島對水質凈化zui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,例如總磷、氨氮、有機物等,使得水體的營養得到轉移,減輕水體由于封閉或自循環不足帶來的水體腥臭、富營養化現象。